2024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《求是》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《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》。
文章强调✦:
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要坚持全国统筹、节约优先、双轮驱动、内外畅通、防范风险的原则,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“1+N”政策体系。
要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。深入实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🌘,确保安全降碳💥。在碳排放强度控制基础上,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“双控”👩🦲。
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
习近平
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。要以京津冀及周边、长三角、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👨🦳,优化调整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🙊、交通运输结构,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🙋♀️、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🤨,持续降低细颗粒物浓度。强化源头治理,因地制宜采取清洁能源、集中供热替代等措施,继续抓好散煤、燃煤锅炉👨🏽💻、工业炉窑污染治理👨👨👦👦。高质量推进钢铁、水泥、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🧑🏻🦼,持续降低重点行业污染排放🧑🏼🔬。大力推进“公转铁”、“公转水”🤸🏽,尽可能提高铁路运输🗼、水运比例以降低运输业的能耗和污染。要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“家门口”的噪声、油烟、恶臭等问题,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。要加强区域联防联控,采取综合措施,加快消除重污染天气,守护好美丽蓝天。
2023年7月17日至18日👩🦲,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。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☁️。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/摄
碧水保卫战要促进“人水和谐”。统筹水资源🌰、水环境、水生态治理👳♂️,深入推进长江、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𓀆。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备用水源地建设,保障好城乡饮用水安全🧑🏿🍼。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,因地制宜开展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🪖,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。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🤺🫨,加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,保障河湖生态流量,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🚉。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措施落实👩🏻🦱,做好跟踪评估。坚持陆海统筹、河海联动,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。以海湾为基本单元👱🏿♂️,“一湾一策”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🧃、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,不断提升红树林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。继续抓好美丽河湖⏰、美丽海湾建设🥽。要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。大力倡导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、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,让绿色出行🧑🏻🎨、节水节电、“光盘行动”🩸、垃圾分类等成为习惯👳🏿♂️,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走在前列🥷🏽。持续开展“美丽中国🤌🏻📉,我是行动者”系列活动,广泛动员园区🧒🏽、企业、社区、学校、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💃🏽,形成人人🧑🎨🧑🏽🦰、事事🔦、时时👭🏼、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🥏。
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考察🗓。这是11日下午,习近平在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时🦷,了解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和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保护等情况。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/摄
第三,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。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🏇🏻、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,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,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🙍🏼♀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