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0日🐯,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4年会在北京举办⛈。生态环境部部长🈺、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,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,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是人类的共同梦想🕒。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🧝♂️👨🏿🎤、贡献者🙆、引领者,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𓀓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🐖、绿色发展之路,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👫🏻,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🤽♀️、转折性👩❤️👨、全局性变化,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🦴。
“我们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🤤。”黄润秋表示🦸🏻,坚持在法治化轨道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,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👏🏻,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等30余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👫,建立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一系列重大制度,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🙆🏼。黄润秋介绍,通过坚持精准🌘、科学🧏🏽♂️、依法治污🧻↙️,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💅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2023年,全国细颗粒物(PM2.5)浓度为30微克/立方米,比十年前下降了54%;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9.4%,比十年前提高了25.3个百分点;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5%👨💻,创造了历史新高💵。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🧑🏿🍳👨👧👧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%以上🚺。113个城市和8个地区加快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“我们统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,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坚定有力。”黄润秋说,通过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、绿色生产力🈴,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。
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🏫,截至2023年底,累计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、钢铁产能3亿吨🐵、水泥产能4亿吨;95%以上煤电机组和45%以上的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。加快推进能源转型,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十年前的67.4%下降到去年的55.3%;累计完成北方地区3900万户的清洁取暖和散煤治理改造;新能源公交车占比由十年前的不到20%提高到去年的80%以上。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🤾🏼♂️,发布首个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,碳足迹管理体系加快建立。“通过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了30%,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建立,90%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%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妥善保护🧘🏻,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。”黄润秋说,“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,累计完成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。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.02%🪚,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/4来自中国🗣。”黄润秋表示👬🏼,当前👨🏻🦱,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、负重前行的关键期,绿色低碳转型任务依然艰巨。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引领、优化和倒逼作用,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,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