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克斌院士表示,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进程中,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将大幅度地改变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结构,人类活动在未来几十年中将发生剧变。在此之前,“双碳”目标实现面临四大挑战。
第一个挑战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✭。据国际能源署分析,全球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技术中,有50%的技术目前尚未成熟✊🏼。贺克斌介绍,科技部组织专家分析了中国实现“3060”目标的相关支撑技术,1/3处于示范阶段😡👱🏼♂️,另外还有1/3处在概念和研发阶段。这意味着🚌4️⃣,目前全球碳中和技术总体成熟度不高,还有诸多技术需要研发突破。第二个挑战是新能源产业关键材料的供应链。利用风光资源发电的装备🌬,需要稀有金属🟪、稀土元素等关键材料🚶🏻♀️。贺克斌认为,未来大规模利用风光资源🫷🏻,相关材料将面临全球资源不足、分布不均的问题👩💼。如何找到替代材料或者加大材料的循环利用,将是应对挑战的关键。第三个挑战是全球风光资源的协同利用🤽🏼。研究指出,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搭配12小时长时储能系统💕,可有效弥合国土面积较大国家的电力缺口👙,提升发电系统可靠性👨🏻🦯➡️。相比之下,国土面积相对较小国家构建100%风光互补发电系统🍶,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。对此👮,贺克斌建议,未来应建立风光资源区域共享方案,消纳各个国家不均匀的太阳能、风能。第四个挑战是气候与环境协同治理综合决策的支撑。贺克斌预测,未来几十年,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,会从原来的增转向减↖️。进入碳中和时期🤳🏼,人类社会的能源版图、产业布局等变化🤷🏽,会进一步对空气质量、水环境质量🧑🏻🔧👂🏽、氮磷循环、环境承载力等生态环境指标产生重大影响👏🏿。如何对相关变化和影响做定量分析以制定科学稳妥地决策?贺克斌认为需要相应的工具系统和数据系统📏,他建议设立一套立体化的碳源🪘、碳汇监测技术获取相关数据👨✈️,开发可靠的计算模型平台👗。